凤凰网:脚扭伤被忽视 6岁男童因脚扭伤引发骨髓炎、感染MRSA
发布时间:2019/2/28 14:30:46 / 【关闭】
来源:凤凰网 日期:2018-1-08
近日,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了一名六岁男童,因为一次普通的右脚踝扭伤,却让青岛郊区6岁男孩闯了一次“鬼门关”,经过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专家团队手术治疗,现已渡过危险期,进入巩固治疗阶段。
据悉,从2018年12月18日起,六岁男童因扭伤后反复高热,家长误以为病毒性感冒辗转3个医院治疗,均不见好转。后在青岛市妇儿医院确诊为:急性骨髓炎、脓毒败血症、化脓性心包炎、肺脓肿、重度贫血等。前后历经三次全麻下手术,病情才趋于好转。而造成孩子此次病重的罪魁祸首竟是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MRSA)。医生提醒,扭伤后若出现反复发烧,除扭伤部位外还有其他部位肿胀,应立即就医。
据孩子父母介绍,孩子反复高烧的症状是在扭脚后出现的,已经持续多天了。家长回忆,孩子于12月18日在家玩耍时不小心扭伤了右脚踝,当时疼得哇哇直哭,不敢走动,肉眼可见扭伤处发红肿胀。但是,家长觉得孩子皮实,扭伤不算严重,就未做相关处理。
然而,扭伤第二天,康康突然发烧了,体温持续高于37.5℃,最高达40℃,父母立即给他服用退烧药,体温降到了37.5℃左右后,立即带他到当地医院就诊。但X射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于是就回家了。不料,到家后康康又烧了起来,正值感冒流行期,家长以为孩子得了病毒性感冒,于是自行给康康配了退烧消炎药,但是,仍不能退烧。
22日凌晨,康康突然出现了抽搐,持续了大约5分钟,家长急坏了,赶紧拨打了120,救护车紧急送至当地医院,诊断为高热惊厥。接下来的血常规、生化检查等依旧显示未见明显异常。可是,一系列的药物输注后,康康体温持续高于38℃。在医生的建议下,当晚紧急转院至青岛市妇儿医院。
急诊科负责人、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徐迎军听了家长的叙述,结合患儿的症状分析:若是单纯的脚踝扭伤,为什么小腿也肿胀?而且轻轻一按,小腿就十分疼痛?除了疼痛,为什么小腿的皮温还非常高?医生据此推断,有两种可能:要么是肌炎,要么是骨髓炎。
于是,紧急安排右下肢的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提示右胫骨有异常信号,极有可能感染了,必须入院治疗!入院第二天,外科医生在全麻状态下在康康的右胫骨远端进行开窗引流,脓液培养及血培养均为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MRSA)!据介绍,MRSA在所有细菌排行榜中致死率排前三名,危害不容小觑。
重症医学中心李自普教授、小儿心外科杨传民教授、骨科等汇集一处进行多学科会诊,共同商讨治疗方案。
接下来,胸腔、腹部、胆囊、肺部等一系列的检查最终确诊康康为:急性骨髓炎、脓毒败血症、化脓性心包炎、肺脓肿、重度贫血等。
心包填塞急需缓解,12月26日,心外科为康康在全麻下切开心包,引流出100多毫升脓液,心脏减负。
12月29日,医生又在全麻下切开了康康的右下肢脓肿,进行积液引流,右腿减负。
由于康康的血液里感染了MRSA,导致了血行散播性肺脓肿,医生又给予了一系列抗感染治疗。
1月7日,再次进行清创缝合和负压吸引。
1月8日,记者从医院了解到,经过多学科联合系统治疗,康康已经脱险,目前进入了巩固治疗期。康康家人包括医护人员在内,所有人都稍微松了一口气。
提醒:扭伤后反复发烧立即就医
徐迎军主任介绍说,扭伤后得骨髓炎本就十分少见,骨髓炎又继发感染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更是罕见。而这两种情况却同时发生在康康一个人身上,不得不令人震惊。
那么,扭伤后为什么会得骨髓炎呢?骨髓炎严重吗?骨髓炎又为什么会继发感染MRSA呢?对此,徐迎军解释称,康康才6岁,年龄小,正值骨骼快速生长发育期,本身骨头就比较脆弱,所以扭伤后得骨髓炎并不奇怪。但令人心痛的是,由于家长缺乏专业医疗知识,对扭伤后反复发烧未作出及时正确的判断,耽误了正规送医。至于会继发感染MRSA,徐迎军表示,一是与康康的个体差异有关,加上扭伤后皮肤屏障破裂,给MRSA提供了可乘之机,才酿成了这次大祸。由于MRSA具有致残率强、致死率高、耐药等特点,这次妇儿医院用了仅有的两种敏感药物的其中一种来治疗。
为此,医生提醒大家,扭伤后一定要引起重视,若出现反复发烧,除扭伤部位外还有其他部位肿胀等症状时,应警惕出现骨髓炎的可能性,立即送至有救治能力的大医院。若只是单纯的骨髓炎,只要给予及时的抗炎治疗,应该恢复很快,不至于累及心肺。
此外,医生强调,为避免感染MRSA,人们平日应加强个人卫生,少去人群密闭的场所,回家后及时脱外套,并避免外套和家居服混在一起。同时,要加强锻炼,提高体抗力和免疫力。
新闻链接:http://qd.ifeng.com/a/20190108/7150651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