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胃里出现密密麻麻“鸡皮”样病变!口臭、黑便、呕血,都是因为它安了家
发布时间:2024/6/3 16:06:11 / 【关闭】
孩子黑便,原因为何?
“大夫,孩子说最近大便是黑色的,您看看是怎么回事?”
在青岛妇女儿童医院消化科门诊,西西(化名)妈妈带着12岁的西西看诊。妈妈说,起初他们以为孩子只是饮食或上火引起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黑便并未缓解。
经过详细问诊和对症检查,西西还存在口臭、嗳气、贫血等问题。
胃镜下显真相!
△照片来源:消化科
通过胃镜,医生发现,西西有十二指肠溃疡,这就是孩子黑便的原因。
胃里还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凸起小疙瘩,整个胃黏膜表面呈现出类似“鸡皮”的病变。结合13C尿素呼气试验,医生确诊十二指肠溃疡的罪魁祸首就是——幽门螺杆菌。
了解到幽门螺旋杆菌具有传染性,西西爸妈主动提出全家一起检查。
△图片来源:腾讯医典
结果
爸爸、妈妈和姐姐
全部都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
随后,全家人一起做了根除体内幽门螺杆菌的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西西的病情逐渐好转,口臭、黑便等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消化科门诊
一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一查一家“一窝端”
的情况并不少见
大人幽门螺旋杆菌
会传染给孩子吗?
感染后都需要治疗吗?
消化科专家来科普
01幽门螺杆菌是什么?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微小的呈螺旋状的革兰氏阴性的微需氧细菌,一般居住在人体的胃和十二指肠,有很强的生存能力。
人类对幽门螺杆菌普遍易感,尤其是儿童,大多数Hp感染在儿童期获得,尤其在6~15 岁。传染源主要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恶性肿瘤发生的风险明显低于成人。
02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已经感染?
大部分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没有明显症状;
部分儿童可能出现反复腹痛、恶心、反酸、呕吐、腹胀、打嗝、嗳气、口腔异味、食欲下降等消化道症状;
部分儿童感染后会影响食物消化、吸收,出现生长发育落后等;
严重者会出现消化道溃疡,表现为呕血、黑便、贫血、头晕等症状。
03哪些儿童应该进行检查呢?
无明显消化道症状的儿童,不建议常规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
如果儿童存在以下情况,建议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
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慢性胃炎、不明原因或难治性缺铁性贫血、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一级亲属中有胃癌等。
对于儿童有反复腹部不适、恶心、呕吐、打嗝、嗳气等消化道症状的儿童以及家长有强烈意愿的儿童也可以检测幽门螺杆菌。
4岁以上儿童
应首选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当日空腹或禁食水2小时以上。
4岁以下儿童
如果不能配合吹气,可以查大便幽门螺杆菌抗原。若检查前用药,需按以下时间停药: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停2周以上,抗菌药物和铋剂停4周以上。
04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需要治疗吗?
不建议无症状的14岁以下的儿童治疗幽门螺杆菌。
不过若是儿童存在如下情况还是需要进行根除治疗的:
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慢性胃炎、不明原因或难治性缺铁性贫血、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
05怎样治疗?
符合根除治疗要求的患儿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一般需连续服用药物治疗两周。
根除治疗结束4周后应复查13C呼气或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评估治疗效果。
06这些餐桌陋习要避免
幽门螺杆菌主要的传播方式
有口-口传播
粪-口传播两种
如亲吻、打喷嚏等
均会使幽门螺杆菌传播
所以幽门螺杆菌的特点之一
就是呈家庭性聚集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减少感染的风险:
①勤洗手,注意手卫生;
②提倡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
③尽量避免在外用餐;
④保证餐具清洁,定期消毒;
⑤避免吃(喝)不干净的食物或水;
⑥避免吃未煮熟的食物、霉变食物、熏制品、腌制品;
⑦给孩子准备专用的餐具,喂食前洗干净手,避免用自己的筷子给孩子喂食;
⑧不要口对口喂食,不可将自己嚼过的食物喂给孩子;
⑨不要亲孩子的嘴巴,尤其是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家长更不能亲吻孩子。
消化科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消化科以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内科诊治为基础,以消化内镜检查及内镜下治疗为特色,是青岛最早开展儿童胃肠镜、儿童胶囊内镜、消化道异物取出术及逆行性阑尾炎治疗术的单位,内镜操作数量多、操作技术成熟。
消化科门诊周一至周日全天都有专业医生坐诊,对腹痛、腹泻、便血、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食管反流、消化性溃疡、炎症性肠病等消化道疾病进行专业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