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节特辑|患者们的“悄悄话”:这些感谢,藏了好久想对您说
发布时间:2025/8/19 18:33:42 / 浏览量: / 【关闭】
诊室里的叮嘱、手术台的专注、病房里的守护……医师们的日常,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的付出。今天,在这个属于医师的节日里,我们把患者写在信里、绣在锦旗上的感谢,一一讲给您听——
纸短情长——那些写在信笺里的生命感恩
信笺虽薄,却裹着沉甸甸的心意。字里行间,全是患者与家属藏了很久的心里话。
01 儿科诊室里的暖:他们把孩子的心跳,听成“秘密电话”
一位先心病患儿的家长在信中表达了对心脏中心医护团队的感谢,她写道:
“术后您第一时间详细讲解手术情况,几句话就让我踏实了。术后您第一时间讲清手术情况,每次复查都俯身听孩子的心跳,那认真的样子,像在接一个‘秘密电话’。”
“您皮下缝合技术太神了,孩子伤口的疤几乎看不出来,让我们十分安心。”
“我总想,您会不会是这个医院里最不知疲倦的人?每天几遍查房、听诊,询问孩子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即使周末也总能看到你的身影。”
“监护室里24小时盯着仪器的医护、会诊时耐心沟通的呼吸科医生、皮肤科医生……要感谢的太多太多”
信的结尾她动情地写下:“以前爱青岛的大海和日出,现在更爱这些穿梭病房的身影——你们用仁心当帆,用医术当舵,在这儿续写一个又一个生命的故事。”
儿科的暖,还藏在细节里:
怕打针的小朋友,看医生拿玩偶“试打”后,主动伸出胳膊说“我不怕”;
痊愈的孩子画了幅“医生打病毒”,歪歪扭扭的字写着“谢谢医生阿姨”;
早产儿家长哽咽着写:“是你们半夜里一次次量体温、调温箱,让那么小的宝宝长到现在白白胖胖——这是你们创造的奇迹啊。”
02 产科“摆渡人”:她们接过新生,也接住慌乱
一位产妇家属在信里写道:
“早上9点爱人进产房,胎心突然不稳,我们心都揪紧了,你们果断转剖腹产,手忙脚乱的我看着你们冷静地交代谈话、安排手术,突然就不怕了。13点35分,孩子哭出声的那一刻,我激动地哭了。”
在产科,这样的“生死瞬间”每天都在上演:
胎心警报响时,她们秒变“冷静战士”,临危不乱化解危机;
产妇疼得掉眼泪时,她们蹲在产床边说“我陪你,再试试”;
深夜的病房里,总有医生拿着手册教新手爸妈“怎么拍嗝、怎么换尿布”。
一位遭遇胎儿异常的产妇写道:“许主任拉着我的手说‘咱们一起想办法’,她把检查单上的问题一个个讲给我听,像家里长辈一样帮我捋清楚利弊。那段最难的日子,是她的话让我从难熬中走了出来。”
……
这一封封感谢信,是产妇与家属最深情的告白。
03 抗癌路上:深夜亮着的灯,是给我们的“定心丸”
“刚住院时,我拿着检查单手抖,您把椅子拉到我面前,仔细地给我讲病情:‘化疗周期是这样的,可能会有点恶心,但我们有药能缓解……’他说话温温和和的,可眼神特别坚定,我突然就不慌了。”
海泊路院区,一位癌症患者在信里数着感动:
每次查房,医生们总会多站一会儿,“今天胃口怎么样?”“昨晚睡得好吗?”连我随口说 “肩膀有点酸”,都被记在本子上,第二天就加了理疗;
凌晨去打水,总能看见医生办公室亮着灯,里面传来“这个方案再调整下”的讨论声;
“你们不光治病,还治心啊。”他在信尾写,“每次看见你们口罩后面的眼睛,就觉得‘我能赢’。”
锦旗里的告白——患者最朴实的医者礼赞
比起信笺的含蓄,锦旗上的字更像直白的告白。每一面锦旗都是一个“从绝望到重生”的故事,每一面锦旗都藏着患者重获健康的喜悦。
患者们不懂复杂的医学术语,只能把内心的感谢化为“医术精湛”“仁心仁术”“救死扶伤”这些字眼,却让所有人都能读懂: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里,无论是病房还是门诊,总有这样一群白衣战士,把“生命相托,全力以赴”真正刻进了灵魂。
在这个属于医师的节日里,
这些感谢,是患者最质朴的心声;
诊室里的细致问诊,
手术台上的全神贯注,
病房里的日夜坚守,
都化作了守护患者生命中的一束光。
愿这些“藏不住的感谢”,
能让更多人看到医院里发生的温暖;
在这个属于医生的节日里,
如果您也有想对医生们说的感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让我们一起,将这份温暖传递下去。